龍生九子
所謂「龍生九子」,並非龍恰好生九子。事實上,神龍九子的"九"並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,在古代,九是虛數的意思。中國傳統文化中,以九來表示極多,九又是貴數,所以用來描述龍子。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,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,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,如李東陽《懷麓堂集》、楊慎《升庵集》等。
短腿君查閱各種資料,發現古往今來各種書籍上記錄不盡統一,且屬性多有重複。本文主要亦參考年份偏老並已經被後人整理成書的《中國吉祥圖說》來了解具體是哪九子:
1、老大囚牛(qiúniú) ,喜音樂,蹲立於琴頭。
囚牛
(囚牛,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,平生愛好音樂,是眾多龍子中性情最溫順的,它不嗜殺不逞狠,專好音律。傳說,龍頭蛇身的囚牛耳音奇好,能辨萬物聲音,它常常蹲在琴頭上欣賞彈撥弦拉的音樂,因此琴頭上便刻上它的遺像。這個裝飾現在一直沿用下來,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,稱其為「龍頭胡琴」。這位富有音樂天賦的龍子,不僅出現在漢族的胡琴上,在彝族的龍頭月琴、白族的三弦琴,以及藏族、蒙古族的一些琴上,也都有刻著囚牛揚頭張口的形象。)
2、老二睚眥(yá zì),嗜殺喜斗,刻鏤於刀環、劍柄吞口。
睚眥
(睚眥,龍身豺首,性格剛烈,好勇擅斗,嗜殺好鬥,總是嘴銜寶劍,怒目而視,常被凋飾在刀柄劍鞘上以增加自身的強大威力。睚眥的本意是怒目而視,所謂「一飯之德必償,睚眥之怨必報」。報則不免腥殺,睚眥便成了克煞一切邪惡的化身。)
3、老三嘲風(cháofēng) ,形似獸,是老三,平生好險又好望,殿台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。也有人一直認為它是有著龍脈的鳳。
嘲風
(龍三子嘲風,不僅象徵著吉祥、美觀和威嚴,常用其形狀在殿角上作為裝飾,象徵吉祥、美觀和威嚴。嘲風的安置,不僅使整個宮殿的造型既規格嚴整又富於變化,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,宏偉與精巧的統一,使高聳的殿堂平添一層神秘氣氛。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、清除災禍、辟邪安宅的作用。專門用來化解「風水十八煞」中的「反光煞」。但是嘲風本身是災難的集合體。地震,海嘯,天炎都是嘲風的力量,傳說嘲風為盤古的心。)
4、四子蒲牢(pǔláo),受擊就大聲吼叫,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,助其鳴聲遠揚。
蒲牢
(蒲牢,形似盤曲的龍但比龍小,好鳴叫。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,平時最怕的是鯨魚。每每遇到鯨魚襲擊時,蒲牢就大叫不止。於是人們就將其形象置於鐘上,並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,以其撞鐘,求其聲大而亮。敲鐘時,讓鯨魚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,使之「響入雲霄」且「專聲獨遠」。)
5、五子狻猊(suān ní),形如獅,喜煙好坐,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,隨之吞煙吐霧。
狻猊
(狻猊,形似獅子,平生喜靜不喜動,好坐,又喜歡煙火,因此佛座上和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是它的遺像。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,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。)
6、六子霸下,又名贔屓(bì xì),似龜有齒,喜歡負重,是碑下龜。
霸下
(霸下,形似龜,平生好負重,力大無窮,碑座下的龜趺是其遺像。在龍子的各類說法中贔屓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。傳說霸下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,在江河湖海里興風作浪。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,它服從大禹的指揮,推山挖溝,疏遍河道,為治水作出了貢獻。洪水治服了,大禹擔心霸下又到處撒野,便搬來頂天立地的特大石碑,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跡,叫霸下馱著,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。霸下和龜十分相似,但細看卻有差異,霸下有一排牙齒,而龜類卻沒有,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。霸下又稱石龜,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。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,四隻腳拚命地撐著,掙扎著向前走,但總是移不開步。我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馱著,在碑林和一些古蹟勝地中都可以看到。)
7、七子狴犴(bì àn),形似虎好訟,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。
狴犴
(狴犴,形似虎。它平生好訟,卻又有威力,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的裝飾便是其遺像。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,仗義執言,而且能明辨是非,秉公而斷,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,因此除裝飾在獄門上外,還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。每當衙門長官坐堂,行政長官銜牌和肅靜迴避牌的上端,便有它的形象,它虎視眈眈,環視察看,維護公堂的肅穆正氣。狴犴既是牢獄的象徵,又是黎民百姓的守護神。)
8、八子負屓(fù xì),身似龍,雅好斯文,盤繞在石碑頭頂。
負屓
(負屓,似龍形,排行老八,平生好文,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遺像。我國碑碣的歷史久遠,內容豐富,它們有的造型古樸,碑體細滑、明亮,光可鑑人;有的刻制精緻,字字有姿,筆筆生動;也有的是名家詩文石刻,膾炙人口,千古稱絕。而負屓十分愛好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,它甘願化做圖案文龍去襯托這些傳世的文學珍品,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。它們互相盤繞著,看去似在慢慢蠕動,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,更覺壯觀。)
9、老九螭吻(chī wěn),又名鴟尾或鴟(chī)吻,口潤嗓粗而好吞,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,取其滅火消災。
螭吻
(螭吻,也叫鴟吻、鴟尾、好望等。龍頭魚身,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,這位龍子好在險要處東張西望,也喜歡吞火。螭吻屬水性,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。相傳漢武帝建柏梁殿時,有人上疏說大海中有一種魚,虬尾似鴟鳥,也就是鷂鷹,能噴浪降雨,可以用來厭辟火災,於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、殿脊、屋頂之上。)
附:龍九子的母親:
(1)囚牛,龍的原配,龍。
(2)睚眥,龍身豺首,性剛烈,嗜殺好鬥。其母是一隻豺狼。
(3)嘲風,在記載中沒有過多的說明其形象,不過它長的比較像獅子,而且其好險,常在殿檐上見到其雕象,疑為龍與一種會攀爬的貓科動物的孩子,其母應是一隻猞猁。
(4)蒲牢,形象為一隻匍匐的龍,據說它住在海邊,懼怕鯨魚,猜測它的母親是一隻海生動物,有可能是海蛇之類。
(5)狻猊,記載中說它形如獅,喜煙好坐,可能是龍與獅子的孩子。
(6)霸下(贔屓),形似龜,疑為是龍與龜的孩子,其母是一隻龜。
(7)狴犴,據獄門上部那虎頭形猜測應是虎與龍的孩子,其母是一隻虎。
(8)負屓,似龍形,這個與龍的差異也不大,它的母親也應該是一隻龍。
(9)螭吻,其形為龍首魚身。它的母親應該是一條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