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燈篙/豎燈篙高度?豎燈篙禁忌?
在閩南人的觀念中,整個農曆七月是鬼月或鬼仔月。在這個月中人們不婚嫁、不祝壽、不喬遷、不辦各種喜慶之事,唯恐將孤魂野鬼引進門;如果不幸有人在這個月裡亡故,也只舉行出殯儀式,而不舉行歸虞等“引魂”儀式,唯恐引(家鬼)魂入戶時,孤魂野鬼也跟著入宅而不走,而造成今後的麻煩。
農曆七月十五(有些地區為十三或十四),道教稱為中元節,佛教稱為盂蘭盆節,有些地方俗稱“鬼節”、“施孤”,又稱亡人節、七月半。
中元節放水燈
“中元”之名起於北魏,道教信仰三官大帝,即賜福天官紫微大帝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,分別以正月十五、七月十五、十月十五為誕辰,合稱“三元”。《五雜俎》記載:“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,七月十五日為中元,十月十五日為下元。”正月十五漢族稱上元佳節,乃慶元宵,古已有之;七月十五漢族稱中元節,祭祀先人;十月十五漢族稱下元節,乃食寒食,紀念賢人。修行記說:“七月中元日,地官降下,定人間善惡,道士於是夜誦經,餓節囚徒亦得解脫。”佛教也在這一天,舉行超渡法會,稱為“屋蘭瑪納”(印度話ULLAMBANA)也就是“孟蘭會”。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,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,懸掛著、苦不堪言。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,便需要誦經,布施食物給孤魂野鬼。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,因而中元節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。
農曆七月進入倒數階段,2021年9月6日為農曆七月廿九日「鬼門關」的日子,是好兄弟收假的日子!關上龕(鬼)門象徵好兄弟結束一個月在外趴趴走的暑假;所謂「關鬼門」又稱「謝燈篙」,是農曆七月最後一天,一般是三十日,今年有閏月則是二十九日。
豎燈篙高度?
「燈篙」旨在降神,其高度雖無規定,但因使用生竹竿,高度自受限制,全套篙竿中,以中央一竿較高;兩側稍低,一般而言,最高約二十公尺左右;最低約十二公尺;平均約十五至十六公尺為宜。
燈篙所懸掛的招魂旗、七星燈,以及韋馱幡等物件,指引陸地好兄弟,前來接受普渡,而每個懸掛物件,都具有特殊意義。七星燈,等於像是光明燈的意思,另外一支是招魂旗,讓好兄弟能夠聽經說法,韋馱幡是一個將軍在那裡看守。
豎燈篙是清醮重要的起始活動,長竹分別掛上媽祖主神燈、七星燈及天燈。林有德說,燈是指引兵將及好兄弟們前來參加醮典,燈愈高,照的更遠,會吸引更多「人」來作客,它的高低,都是媽祖決定,這次醮典的燈高度是十六尺,竹的高度則是六十六尺。
送王船活動就是建造一隻精美奪目的“王船”,裝載金錢、柴米油鹽等生活用品和雞羊等牲禮,請來代天巡狩的王爺巡視綏靖,將孤魂野鬼請上王船,使之隨著王爺和王船一起離開,意在消除災難,析求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送王船儀式是隨社會變遷而約定俗成並自古傳承的,有造船、豎(謝)燈篙、請王、祀王、巡境、王醮、普度、送王船等。
送王船形式有“遊天河”、“遊地河”兩種。“遊天河”是將王船焚化使其“升天”而去.是近現代送王船的主要形式。“遊地河”則是將船放入大海任其漂流,是送王船習俗產生和發展階段的主要形式。閩南送出的王船大多漂流至台灣,“遊地河”形式也就成為送王船習俗傳播至台灣的主要方式。送王船源於古代航海者為“禳人船之災”而放小舟、彩船的習俗,它產生於閩南地區,大約形成於明末至清中葉,並通過王船漂流、移民遷徙、請香分爐等方式傳播到台灣等地,在傳播過程中不斷發展、變異並成熟,是閩南民俗交融的產物。
豎燈篙禁忌?
按照民俗說法,燈篙豎得愈高,就照得愈遠,可以召集更多的鬼魂,豎燈篙唯一的禁忌,就是「燈篙」尾端部分,不可朝向西邊。